- 1
- 2
2021年乡党委、政府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,深入挖掘乡域红色旅游资源,对北土门战斗遗址升级改造,打造了“十个一”深度体验项目。在展示平谷人民“红谷魂”的同时,也推进广大党员学党史、悟思想、办实事、开新局。壮大了村集体经济,成为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。
第一站:遗址介绍
冀东抗战背景:
冀东抗日根据地的开辟,是在毛泽东、刘少奇、朱德、彭德怀等老一辈革命家的亲自指挥下创立起来的。是毛泽东抗战大棋局中的棋眼,也是全国解放大棋局中的棋眼。1937年中共中央洛川会议上,毛泽东提出“八路军可出一部,以雾灵山为中心,建立抗日根据地”。1939年根据地初步创建,(1940年进入大发展时期,由于长城内部包括平谷县等7个地区具有较强的群众抗日基础、物质资源基础,被作为冀东根据地建设选址,)驻守在平谷区的便是冀东军区第13军团;1941年日伪军进行了五次疯狂的“治安强化运动”,血腥的制造千里无人区,抗日战争进入最艰苦的时期,党政机关和八路军主力被迫转入深山区坚持。(熊儿寨乡境内高山林立、沟谷纵横,四座楼山雄踞群山之巅,万里长城沿山脊婉蜒起伏,成为冀东西部根据地的腹地,是冀东西部地区的大后方。)经过7年的创建,战略局势进入新的阶段。1944年,开展收付基本区、开辟新区的斗争。熊儿寨-北土门战斗就在1944这一年的6月展开。(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,冀东西部地委、联合县县委、13团的领导机构,经常活动在熊儿寨村一带。平密兴县委等都曾在南岔村召开重要会议,做出重要决策。)
战斗开展情况:1944年6月,日军两个中队纠集4个讨伐队共1100余人沿长城扫荡,2日夜宿熊儿寨、北土门两村。此时,八路军冀东军分区第十三团得到消息,提前占据两村周围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山头制高点,准备借此机会组织反击。3日凌晨,战斗打响,八路军冲入村内,展开巷战、肉搏战。此战,共持续10个小时,毙日军6人,伪军492人。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数量,十三团有71名指战员牺牲,受伤90余人。此战彻底粉碎了日伪军1944年夏季扫荡。成为了冀东西部地区从战略相持到大反攻的转折点。 景区引导牌:目前我们所处位置为基地入口处,今日导览路线将沿红色箭头标识方向进行,这里的红色基础设施有(逐个念)。北山战斗的就在此区域发生,也是基地的一期项目,向北便是时任团长舒行亲自指挥战斗的指挥部旧址,是我们正在筹划开发的二期项目。
第二站:红星湖
这个池塘叫红星湖。北土门北山战斗中,敌人包围了八路军的阵地,一名负伤的八路军战士机警地冲到北山坡顺势滚下,跳进北大坑,潜入水底。他折了一根芦苇,叼在嘴里换气呼吸。敌人撤离后,钻出水面,去寻找部队继续战斗。巷战后三小时,我方转移部队,留在北山的这一个排战士仅有此人幸免遇难,其余全部牺牲。这位八路军战士归队后,参加了抗日大反攻等多次战斗,建国后在军事博物馆工作。村民们说:“这位八路军战士,亲历战火硝烟,亲历一个排战友的牺牲,信念不改,是因为他心中有一颗红五星。”80年代,曾到村里寻访战斗遗址,并赠送村民每人5元钱,对村民守护烈士墓表示感谢。为了纪念这位不改初心的八路军战士,乡亲们把北大坑,改名为“红星湖”。
第三站:冀东13团团长包森
1939年秋,包森担任13团首任团长,他多谋善断、英勇果敢,在军中威望甚高,主要战绩为全冀东之冠,以活捉日本天皇表弟、宪兵大佐赤本最为有名。包森的战斗故事媒体上介绍很多了。我讲一个包森爱兵如子的故事。
1941年在丫髻山战斗中,13团特务连指导员李梅溪身负重伤,在鱼子山龙潭沟养伤。当时的天气十分寒冷,被风怒号,李梅溪被冻得打颤。一天,包森专程到龙潭沟去看望李梅溪,给他带了一些吃的,临走时还把自己仅有的一件毛衣脱下来,送给李梅溪,自己穿着单衣离开。过了一段时间,又安排他到西柏店一家堡垒户养伤。包森的关怀成了李梅溪的巨大动力,成为13团的勇将,25岁当了八路军的团长,下属军部授予白老虎连和稳如泰山连。然而不幸的是,这位伟大的团长于1942年2月于遵化不幸中弹牺牲,年仅31岁。
在包森殉国40周年时,彩色故事片《剑指长城东》以包森为原型纪念他的英雄事迹,其中有这样一首诗概括了他的英雄气概:“千里击强虏,剑吼长城东,壮岁国难死,悲歌燕赵风。”
次年9月,时任团长舒行临危受命,调任13团担任团长,亲自指挥了这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斗。
第四站:13团团长舒行-《归心似箭》
80年代有一部电影火遍全中国,电影的名字是《归心似箭》。说的是抗日战争时期,东北抗联某部连长魏得胜在一次遭遇战中,身负重伤忍着剧痛追赶队伍。爽朗正直的淘金客头领齐大爷将魏留在身边疗伤,并从齐大爷的女儿玉贞那里收获了爱情。但是魏始终挂念部队,归心似箭,最终回到了部队。斯琴高娃饰演的玉贞和那首委婉凄美、令人心碎的插曲《雁南飞》,始终留在那一代人记忆的深处。
八路军13团司令舒行将军,也有一段这样刻骨铭心的经历。
那还是红军时期。舒行在一次战斗中身负重伤。几位游击队员们抬着担架,游击队队长敲开了深山中一家老乡的大门。年已40多岁的山叔见是红军的游击队,二话没说,立即招呼把舒行同志抬进屋来。当时,舒行的伤口化脓生了蛆,山叔的女儿山女用一双竹筷夹蛆,又用盐水冲洗那已化脓的伤口。在山女的悉心照料下,舒行身体日渐恢复,也与山女互生爱意。同时,山叔也对舒行十分欣赏,对他说“小兄弟,当兵又苦又危险,我家没有儿子,你就留下做我的干儿子吧。如果你不嫌弃,我家山女就许配给你。”他毅然谢绝了山叔和山女的一再挽留,在战友们来看望他时,他向山叔和山女行了一个庄严的军礼,然后踏上了新的征途。翻过山凹,他回头远眺,见山女还站在屋前岩石上唱着山歌、挥着手帕。真正印证了生命诚可贵,爱情价更高。若为自由顾,二者皆可抛。
舒行带队上前线,毛泽东亲自欢送并讲话。1938年,进犯中国的日本鬼子开始对延安进行轰炸。那时,舒行正在抗日军政大学任队长,于是主动请缨要上前线,毛主席批准了他的请求。但也提出了一个条件,毛主席说,要过黄河,就叫舒行把全大队人马都带去。不几日,舒行和他的大队即将出发。毛主席听说抗大开欢送会,也从百忙中赶来欢送,并且在会上讲话。毛主席说:“过去有个姜子牙,在昆仑山学法三年,下山时,原始天尊送了他三件宝,一是杏黄旗,二是打神鞭,三是四不像。后来,姜子牙辅助武王灭了纣王,建立了周朝。今天,我也送你们三件宝,这就是‘统一战线’、‘党的建设’、‘武装斗争’”。1942年9月,舒行调任第13军分区任13团团长。
第五站:13团政治部主任王文-投笔从戎
原本家境优渥,是一名老师,拿着20快大洋的工资,可面对家国责任,毅然舍弃这份可带来安宁生活的工作,投笔从戎成为一名革命英雄。作为13团的政治部主任,也参与到了这场战斗中来,他曾写下这样一首诗:
此行东去欲何求,救国平倭失地守。
日寇入侵为灭国,华人抗暴始抬头。
男儿有志杀疆场,商女无德唱秦楼。
投笔从戎神圣业,非尝夙愿誓不休。
第六站:团参谋长陈云中-11烈士跳崖牺牲
请大家向东看去,目之所及便是熊儿寨东山,一侧是几十丈的悬崖,参谋长陈云中便在此山,指挥了北土门——熊儿寨战斗。熊儿寨东山的战斗最激烈、最残酷、持续时间最长。13团警卫排奉命坚守东山,居高临下掩护其他部队进村巷战。在此战斗中,敌人第五次进攻时对警卫排阵地形成三面包围,这时,警卫排只剩下11名战士,他们不畏强敌,打光了所有的子弹、手榴弹,和敌人拼起了刺刀,被敌人合围在悬崖边上。警卫排长和战士们跳下悬崖,为国捐躯。
一个月后,陈云中参谋长检查殉难烈士名单,发现少了部分警卫排的指战员,遂带领战士们回到战场上搜寻,在悬崖下面的草丛、灌木丛中找到了11名壮士遗体,葬在了熊儿寨东山山顶上。当地老百姓管这处坟茔叫“壮士坟”。建国以后,陈云中多次到北土门北山、熊儿寨东山祭奠先烈。他临终的遗嘱是:把自己骨灰分成两份,一份葬在井冈山自己的家乡;一份葬在熊儿寨东山当年的阵地上。他说:“一定要把我的部分骨灰埋葬在熊儿寨东山上,我要永远陪伴着我的战友!”(回到如今,陈云中将军的骨灰共分三份,还有一份在八宝山。)
第七站:烈士墓
这场斗争持续了10个小时,13团牺牲的71名英雄遗体,由村民逐一收殓,经过亲属认领、送归故里,仍旧有36名革命先烈无法返回家乡,村民便将其安葬于此,有了这座烈士墓。我们的村民也在后续的漫长日子里,始终铭记和守护着我们的革命烈士,铭记着他们的贡献和付出。
第八站:纪念碑
“革命烈士永垂不朽”纪念碑由冀热辽军区司令李运昌亲题。1985年,平谷区人民政府将此碑设立在“熊儿寨北土门战斗遗址”,纪念我们的英烈。在建立纪念碑时,那位在五星湖活下来的老战士,也返回熊儿寨乡,已然70岁高龄的他,亲自和其他人一起抬着这座纪念碑上山。
第九站:勇救飞行员
这场战斗结束后一年,1945年2月,一家美军B29高空照相侦察机,曾坠毁在东长峪,吉山10名美军飞行员,被我抗日军民营救送到延安。晋察冀军区联络部长耿飚,亲自接见了他们,回国后这些飞行员联名给耿彪写了一封感谢信。对八路军表示感谢。
第十站:北土门巷战
1944年6月2日夜,13团1连、特务连从后北宫出发,经大华山、马蹄坑进北土门村西雁门口。占领了北土门东山、西山、南山、北山制高点。团长舒行的指挥部设在九里山主峰后山大顶。3日4时,一部从雁门口开始,摸掉敌十几个岗哨,进入村西农户。连续消灭4户里睡梦中的敌人。到第五户时,敌人发觉投出一颗手榴弹,战斗打响。
战士们沿着北土门南街、北街,把手榴弹一颗又一颗的投进院子、房屋。一批日伪军在睡梦中被送上西天;没有死伤的日伪军,狼狈的逃出屋子,又被堵在屋外的八路军追杀了一批。剩余的日伪军纷纷逃入指挥官居住的大院。大院内有12挺机枪,火力极其强悍,由于是夜战、近战,火力打了折扣,只得紧闭大门。我部分战士在门前往大院里扔手榴弹,十几名战士迂回到房后爬上屋顶,在屋顶揭瓦挖洞,塞进手榴弹,我指战员乘机冲进院内,又消灭了一批敌人。
第十一站:娘娘庙
娘娘庙供奉的四位娘娘,是平谷传统民俗中的生命女神。北土门战斗中,牺牲了30多名烈士,有十几名村民也被日伪军残杀。村民们自发建立了娘娘庙,祈盼娘娘们护佑烈士的子孙后代、村民的子孙后代,代代安康、代代幸福、代代美满。每逢阴历四月庙会期间,村民们都会进香祭祀,甚是虔诚。
第十二站:伟人墙
60年代,北土门的村民们,自发集资修建了这座伟人墙,纪念毛泽东的丰功伟业,表达了永远听党话、永远跟党走的坚定信念。
第十三站:实景还原——战壕
抗战时期,战争的残酷性,战斗的频繁,战壕成了战争中非常常见的一种工事,可以防止从正面袭击过来的子弹和炮弹。让党员们重走抗战路,亲身体验战争的严峻性,是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,才能切实明白抗战的不易。
第十四站:英雄树和弹雨石
在北土门战斗中,这棵百年松树弹痕累累,受尽创伤,但依然巍然屹立,挺拔刚劲,茁壮成长。她象征我们的八路军,历尽磨难,百折不挠,剑锋所指,有我无敌。这几块石头,是北土门战斗中,北山下石砬附近被重机枪击中的石头,村民们称为弹雨石。石头布满弹痕,可见战斗的激烈。
第十五站:运动中牵制敌人—寻找战机
夏季反扫荡开始,正在承兴密地区活动的13团,首先向长城沿线出击,在运动中牵制敌人,寻机给予打击。5月29日,13团攻克陡子峪据点,毙伤日伪军100多人。6月1日,日军两个中队纠集刘琪、石振、程彬、孙德4个讨伐大队和4个特务队总计1100人,携带迫击炮9门,轻重机枪42挺立即围堵13团。13团沿着密云县清水河川,经过苇子峪、转山会,穿过黄门川巧妙地向南转移。6月2日,日伪军窜入北土门、熊儿寨两村宿营。13团首长们当机立断,决定抓住这一有利战机乘敌不备,给敌人予以重击。
第十六站:八路军英烈的精神万古长青
1955年,为了纪念八路军指战员的英雄壮举,党员、团员、少先队员历时5年在九里山义务栽植了三百多亩松树、柏树、橡树,为烈士们安息的园寝披上了绿装。
第十七站:北土门南山、北山战斗
巷战三小时后,13团部队转移到东山、西山、南山、北山阵地。北山阵地我方有一个排,南山阵地我方有一挺重机枪,战斗中南北山相互呼应。敌军组织进攻到北山石砬时,我南山重机枪即开枪扫射,北山我军则扔出手榴弹,连续打退敌人数十次进攻。战斗中,日伪军空投弹药在南山前,全部被我军抢夺。敌人又组织进攻北山,我南山重机枪因故障哑火,敌人冲上北山,我部与敌人拼起刺刀。最后一个排仅有一人幸免遇难,其余全部牺牲。
第十八站:熊儿寨巷战
1944年6月2日夜,2连和5连从镇罗营镇上镇村经熊儿寨乡老泉口村占领了熊儿寨。参谋长陈云中、政治部主任王文指挥部设立在熊儿寨黑枣坡山顶。北土门战斗打响后,包围熊儿寨乡的2连和5连的指战员们也立即投入战斗。我军先是居高临下,集中火力将敌人压制在屋内和院墙内;接着扑进村庄展开巷战、肉搏战,从一个院子打到另一个院子,逐院逐屋的消灭敌人。有的敌人躲在院子里,战士们就往院子里扔手榴弹;有的敌人躲到屋子里,战士们就悄悄地爬上房顶,揭下瓦片,凿出窟窿,把手榴弹扔到屋子里。没死的敌人往屋子外边逃,又被战士们消灭。仅在熊儿寨东街口就歼灭敌人一百多人。
第十九站:八路军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
北土门—熊儿寨战斗进行了10个小时,日伪军出动飞机空投弹药,附近据点日伪军不断增援,13团主动撤出战斗。此战击毙日军6人、伪满军492人、俘虏3人;缴获子弹4200发、机枪2挺、步枪13枝、短枪2枝。13团指战员71名牺牲、92人负伤。此战彻底粉碎了日伪军1944年夏季扫荡,是冀东西部地区从战略相持到大反攻的转折点,承兴密地区上下白羊、南北水峪、大小黄崖等根据地从此连成一片;13团在运动中寻找战机,以少胜多歼灭数倍于己的敌人,成为八路军的经典战例;警卫排全排殉难、12名勇士跳崖殉国的壮举,铸就了平谷大地的“红谷魂”,铸就了八路军13团的军魂。
第二十站:致敬树
北土门战斗后,这棵树从悬崖上长出。树干弯曲,枝头低垂。村民们说:“这棵树是致敬树,她伴在烈士墓前,常年恭敬的向烈士们致敬、拜祭!